更新时间:2014年12月30日 19:32
独和苦闷。就在这时,他遇到了善良的姑娘绿蒂,并深深地爱上了她。但是绿蒂在礼教和爱情之间选择了前者,这让维特无比悲伤和愤怒,最终选择了自杀。《少年维特之烦恼》反映了当时德国进步青年的苦恼,所以一出版就引起强烈共鸣,在青年人中间形成了"维特热",甚至有人模仿维特而自杀。为了杜绝这种负面作用,歌德不得不在小说再版时写了一首序诗,劝诫青年们"不要步维特的后尘"。
1775年,声名卓著的歌德受邀来到魏玛公国,开始实施自己的政治抱负。十年间,他先后担任枢密顾问、枢密大臣等职,最后官至内阁大臣,主持全国政务。在具体而琐碎的工作中,他接触了真正的社会现实,对于早年的"狂飙突进"思潮,对于启蒙主义,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切实的把握。
歌德骨子里是个文人,虽然他脚踏实地进行各种改革,但四处碰壁,收效甚微。1786年,他再也无法忍受委曲求全的生活,偷偷逃离魏玛,前往意大利。
在全新的环境里,歌德放松了精神,"找回了自己",重新变得精力充沛,满怀激情。在古典文化的熏陶下,他开始在创作中追求宁静与和谐,进入了后世文学史家所说的"古典"主义时期。这时期最大的成就之一,是完成了《浮士德》的部分场景。这部诗剧,被歌德称为自己"毕生的主要事业",其创作过程几乎持续了歌德一生,直至晚年才告结束。
《浮士德》色彩斑斓,结构宏伟,卷怢浩繁,将现实主义、浪漫主义和象征手法完美地融为一体,理性与激情水乳交融,充分地反映了歌德的艺术特色。
本书选录的是歌德的两部中短篇小说。除了《少年维特之烦恼》,还有一篇比较轻松的作品,讲述了一个愉快的故事。在读完悲悲切切的"烦恼"之后,再体会一下纯真而懵懂的爱情,也许令人感慨。
这是一部书信体小说。主人公维特是一位渴望自由和平等的普通青年,他对一位名叫绿蒂的姑娘一见钟情,但绿蒂已有未婚夫,维特在痛苦和矛盾中逐渐迷失自我,痛苦不堪。